-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25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
详细介绍:
中国邮政定于2025年7月12日发行《食用菌(二)》特种邮票1套4枚。详情如下:
志号:2025-11
图序 图名 面值
(4-1)T 变绿红菇 80分
(4-2)T 中华金耳 80分
(4-3)T 松口蘑 1.20元
(4-4)T 干巴菌 1.20元
邮票规格:30×40毫米
齿孔度数:13.5度
整张枚数:12枚
整张规格:170×160毫米
版别:胶印(采用局部压凸工艺、香味油墨)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计者:曾孝濂
责任编辑:王楠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
计划发行数量:490万套
中国邮政定于2025年7月12日发行《食用菌(二)》特种邮票1套4枚,邮票图案名称为:变绿红菇、中华金耳、松口蘑、干巴菌。 全套邮票面值4.00元,计划发行数量490万套。
邮票上的菌中瑰宝:珍稀食用菌的自然之美与科学价值
食用菌,作为大自然馈赠的珍贵食材,是可食用大型高等真菌的统称,分为栽培与野生两大类。它们不仅承载着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智慧,更以独特的形态与价值成为生物多样性的生动注脚。这套《食用菌》邮票发行,延续了 1981 年首套同主题邮票的科普内核,聚焦我国珍稀食用菌物种及其生态价值。设计上融合中国传统自然主义与西方写实主义风格,以细腻笔触、鲜明色彩与质朴格调,生动再现四种真菌的外形特征与生长环境,尽显生物多样性之美与蓬勃生机。
菌中珍品的生动定格

第一枚 “变绿红菇”:山林间的青翠美味
变绿红菇俗称 “青头菌”,隶属红菇科。其菌盖质地较硬,呈清新的青绿色,表面点缀着青褐色鳞片,分布广泛且口感鲜美,是深受大众喜爱的野生食用菌。邮票设计着重突出其青翠欲滴的色泽,背景融入森林生态元素,让这枚真菌在自然语境中更显野趣与美学韵味,仿佛刚从林间腐叶中采撷而来。

第二枚 “中华金耳”:金色瑰宝的科学新解
中华金耳简称 “金耳”,隶属白耳科,以金黄色的外观和柔韧富弹性的质地著称,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2024 年,我国科研人员通过生命条形码技术,首次明确市场常见的 “金耳” 为新物种 —— 中华金耳,这一发现深化了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认知。邮票采用博物画风格,精准还原金耳独特的皱纹与果冻状质地,将科学发现与艺术表达巧妙结合。

第三枚 “松口蘑”:濒危的 “蘑菇之王”
松口蘑俗称 “松茸”,隶属口蘑科,是世界公认的珍稀名贵天然食用菌,更是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历来被誉为 “蘑菇之王”,珍贵无比。邮票以细致笔法刻画其菌盖表面的细微纹理与粗壮菌柄,背景融入松林元素,通过柔和光影再现其生长的原生态环境,既展现了松茸的形态之美,也暗含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呼吁。

第四枚 “干巴菌”:中国特有的丛生奇菌
干巴菌又称 “干巴革菌”,隶属革菌科,为中国特有物种。其形态独特,呈丛生状如珊瑚,枝杈交错,色泽介于灰白与灰黑之间。邮票以精细入微的线条勾勒其复杂的分枝结构,背景简洁柔和以突出主体,将这一特有菌种的鲜活之态定格于方寸之间,尽显自然造物的奇妙。
工艺之美:多感官沉浸式的邮票体验
这套邮票在印制工艺上颇具巧思,采用 “高精度胶版 + 香味墨 + 三维起凸” 技术,实现了视觉、触觉与嗅觉的多维融合:
高精度胶印:完美呈现设计原稿的细腻笔触与色彩变化,让菌盖纹理、菌褶层次等细节清晰可辨,画面清新淡雅且层次丰富;
蘑菇形异形齿孔:契合主题的独特设计,从细节处强化 “食用菌” 的视觉联想;
三维起凸工艺:对蘑菇主体、伞帽、菌褶等部分进行分层处理,通过触觉差异还原新鲜蘑菇的肌理,增强立体感;
香味油墨:摩擦画面即可激活森林草木的自然芬芳,仿佛将食用菌生长的原生态环境 “搬” 到眼前,营造沉浸式感官体验。
多种工艺的综合运用,让观赏者得以从视觉、触觉、嗅觉多维度欣赏邮票,既彰显了工艺美学,又增添了互动趣味,使这套邮票成为科学普及与艺术创作的完美结合体。
无论是作为科普载体,还是艺术藏品,这套《食用菌》邮票都以独特视角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造物,也让人们在欣赏邮票之美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珍稀食用菌的生态价值与科学意义。
该套邮票由曾孝濂设计,王楠编辑,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胶印工艺印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