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收藏知识 >

香港版邮票版模与齿孔的研究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13-08-29 阅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邮票改由重庆中央信托局印 制厂和南平百城印务局承印。限于条件,邮票一律不再刷背胶。 用纸也不正规,印刷很粗糙。初期因为设备不完善,齿孔也复杂 多样,印刷的油墨多是就地取材,印刷时间的先后不同,所以印 成的邮票,即便是同一面值,也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集邮家们 并没有因它们的单调、粗劣而加以摒弃,相反却投人了很大的精 力,去搜罗、交流、探索,进行深入细微地研究,并且取得了非 常喜人的成果。

  1944年7月,郭润康用“邑丹”笔名,撰写了《中信版票》 (初稿),在《国粹邮刊》上连续刊载,分别从“名称”、“图 案”、“版式”、“版铭”、“种类”、“纸质”、“刷色”、“齿孔”、“暗记”、“变体”等10个部分作了全面论述。并由钟笑炉以“参注” 的名义,作了更细微的补充。在此之前,内地出版的邮刊,如 《陪都邮声》、《甲戌邮刊》、《金竹邮刊》等,已经发表过多篇研 究中信版邮票的文章。《国粹邮刊》的连载文章可算是集各家之 大成,再加上钟笑炉的按注,更可说是“相得益彰”。事实埤明, 在当时所述及的有些观点,几乎已经算是定论。
例如:对其纸质,钟笑炉列举的“条纹土纸”、“云纹土纸' “无纹土纸”、“西道林纸”、“东道林纸”、“国产道林纸”、“印花 纸”等,目前一直在沿用。

  对于刷色,他们认为,“刷色深浅每为异期印制更换纸质、 更换模子之表征。在分类上,对其刷色固毋须理论,而在研究参 考上则宜并存。”这种观点,亦为后人所接受。
对于齿孔,他们分(10度半、11度、11度半、12度、13度 半为前期0942年内)所用;13度为第二期(1943年内)所用; 第三期(1944年内)多用12度半的梳式打孔机。并指出还有粗 细齿混用的“鸳鸯齿”存在。这种分类,也是相当的正确。

 关于母模暗记,郭润康设计了九宫格,便于查找,并在文中 编列成简表。经核对,除当时4元面值票尚未发行外,其他面值 的母模暗记均正确。

 至于版铭,仅列出各种邮票面值的地位和相同面值票的不同地 位,以及后期印制之票,新增添的工铭和时间铭则未做进一步的 探索,给后人留下可以继续探讨与研究的课题。

 对中信版邮票的研究,的确是在我国近代邮票研究史上,开 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它的影响所及,使得后来的百城凸版邮票, 亦同样沿用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且都被国际上所接受。同时,由于分齿而产生的中信版1角6分粗齿票,其珍罕性 亦为国内外集邮界所接受,成了近代票中的名品。


集邮


标签:
更多
    邮票收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