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邮票收藏 >

T18 工农兵上大学邮票 历史印记与教育革命叙事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25-06-29 阅读
T18 工农兵上大学邮票
邮票详情
 
全套邮票共 5 枚,串发行量:800万套
5-1 “满怀豪情上大学”:描绘高校师生热烈欢迎工农兵学员入学的场景,传递出时代的热情与期待;
5-2 “革命理论照亮前行之路”:展现工人宣传队员组织师生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画面,凸显当时的政治导向;
5-3 “实践中的大课堂”:记录学员在建筑工地结合劳动学习的情景,体现 “劳动与教育结合” 的理念;
5-4 “勇攀科学之巅”:呈现学员在部队研究所借助电子计算机探索科学的场景,折射对技术进步的追求;
5-5“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刻画大学毕业生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画面,呼应 “服务基层” 的培养目标。
 
一、历史的视觉铭记
 
设计背景与理念
1976 年,“文化大革命” 步入尾声。为纪念工农兵上大学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 T18 “工农兵上大学” 特种邮票。设计师邹建军深入梳理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背景,以影写版技术呈现画面,力求精准还原历史场景,使邮票兼具史料价值与艺术质感。
 
在一枚承载特殊记忆的邮票上,我们得以窥见 “工农兵上大学” 这一独特的历史片段。这一时期,中国教育领域经历了剧烈变革,工农兵群体迎来了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机遇。这枚邮票不仅是那段历史的鲜活注脚,更成为教育革命的有力见证。
 
二、历史背景
1966 年,“文化大革命” 全面爆发,中国高校招生制度随之陷入瘫痪。全国高等院校招生工作被迫中断长达五年(1966—1971 年),正常的教育秩序被严重打乱。
1968 年 7 月 21 日,毛泽东发表重要指示,明确提出 “大学还是要办的”,尤其强调理工科大学必须继续办学,但需缩短学制、革新教育方式。他特别指出,应从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坚持无产阶级政治领导。这一指示为工农兵进入高等学府奠定了政策基础,也标志着教育领域的改革方向开始转向。
 
三、工农兵入学制度:特殊时代的招生模式
在毛泽东指示的指引下,1970 年 6 月 27 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正式恢复高校招生。与传统模式不同,此次招生摒弃了考试选拔制度,采用 “群众推荐、领导审批与学校复审相结合” 的方式,专门招收具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学员。这些学员被赋予特殊使命 —— 既要接受大学教育,也要参与大学管理,并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改造大学”。
 
四、实践与挑战:教育革命的双重面向
 
1. 教育模式的革新:开门办学与实践结合
工农兵学员推行 “开门办学” 模式,将教育与社会生产、革命运动深度融合。学员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投身生产劳动,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能力。这种 “理论联系实践” 的方式,成为当时教育改革的显著特征。
 
2. 影响的复杂性:成果与局限并存
这一教育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教育体系,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扎根实践的人才,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生产与基层建设的结合。作为 “文革” 时期教育制度变革的产物,它既反映了当时对教育改革的迫切探索,也体现了毛泽东关于 “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的思考。
 
然而,这一制度也存在严重弊端:由于摒弃了系统的知识传授和科学的选拔标准,导致知识传承出现断裂,后续人才培养断层,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深远损害。
 
这套邮票以视觉语言浓缩了工农兵上大学的历史进程,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革命的认可,也成为中国邮票史上独特的历史见证,为后人研究这一特殊时期的教育与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工农兵上大学的实践,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教育探索,其复杂影响至今仍引发思考。而 T18 邮票作为这段历史的 “凝固记忆”,不仅丰富了中国邮票的题材谱系,更以独特方式留存了一个时代的教育印记。
 
 

邮票收藏


标签:
更多
    上一篇:邮市低迷中,1974-1991新JT邮票行情解析 下一篇:没有了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25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