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生肖邮票 >

中国最早的邮政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24-04-13 阅读
      西方先进的近代邮政制度的模式,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促 进了中国落后的邮驿通信制度的改革和近代邮政的建立。太平天 国领袖洪秀全族弟洪仁圩<1822—1864>为较早接受西方文化思 想的人士,在他1859年刊行的《资政新篇》中,就对改革落后 的邮驿制度提出了 “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以通各色家 信”的设想。

     中国近代邮政始于19世纪60—70年代,到20世纪初已初 具规模。
1861年,广州海关副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赴京晋见恭亲王奕诉时,向奕诉建议:中国应仿照 西法,兴办国家邮政,结束邮务方面的无序和竞争状态,开辟新 的国家财源。1清政府洋务派主要人物之一李鸿章也提出:“惟 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方举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賦动以数 百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要者逐渐仿行,以贫变富, 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2当时中国的洋务派与兴起的 洋务运动,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成为创建中国近代邮政的鼓吹 力量。1863年11月,清政府任命赫德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这 为赫德介入甲后建立中国近代邮政提供了条件。

    1865年8月,总税务司署由上海迁至京。1866年,总税 务司赫德与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达成协议,将总理衙门担负各国驻华使馆来往文件的邮递任务交总税务司署兼办,先后在北 京、天津、上海、镇江等海关设立邮务处,办理海关、各国驻华 使馆、同文馆的往来文件。1867年3月4日,北京总税务司署公 布了邮件封发时刻和邮件资费表,规定每星期收发邮件1次,邮 费分经常缴纳和临时缴纳两种。1868年1月,天津海关开始收 寄外侨寄往上海的信件。至1876年凡海关设有邮务处的地方, 均可收寄外侨寄往各地口岸的信件。海关兼办邮递,为海关试办 邮政奠定了基础。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就有在通商口岸设立送信官局的打 算。1876年总理衙门在指示总税务司应办的事务清单中,即列 有“通商口岸及就近地方设立送信官局,由总税务司管理之”的 内容。

     1877年1月,九江海关税务司葛显礼英国人, 向赫德上书称:“日本在中国内地设立邮局……是一种不合理特 权,”并称“正准备一个海关试办邮政方案”。3月,天津海关税 务司德璀琳(德国人)向赫德提交的一份备忘录中提 出:“邮票是简化账目”的好办法,应“即向英国订购印制邮票 的工厂设备”,“我已呈交各种邮票图案”,“建议邮票面值为1、 2、3、4、5、分银、(随后,德璀琳 在赫德的授意下,致函中国海关驻英国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 ,询问“仿西方办法创办邮政官局,逐渐 扩展至全中国的可行性”,以及“采购机器设备和纸张在中国每 星期印100万枚邮票”的费用,同时要金登干提供英国、法国邮 政法规汇编的最新版本和正在行用的邮政表格。赫德、德璀琳、 葛显礼、金登干为海关试办邮政积极地进行各种活动。

     1878年3月,赫德在奉派参加法国万国博览会活动前与李 鸿章商定,指派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 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5处海关试办邮政。3月23日,北京、天津等处海关开始收寄华洋公众邮件。5月1日,天津海 关邮局公布邮资表。7月下旬,中国开始发售第一套邮票一 “大龙”邮票,均一邮资制正式得到实施。从此,中国沿袭几千 年的古老落后的通信制度被打破,新的近代邮政制度在中国诞生了。

     “大龙”邮票发行后,被在华外国人大量购买,海关邮政开 始注意扩大邮票的销售工作。当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纪念邮票(万 寿票)发售时,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税务司葛显礼于1894年 11月14日发布了通知,内容为:“为庆贺慈禧皇太后六十岁生 辰,决定发行一套新图案的纪念邮票。新发行的邮票由下列9枚 面值邮票组成,即1、2、3、4、5、6、9、12、24分银。每套邮 票可按关平银0.66两合洋圆1元(关平银1两3 152元),或者 合关平银0.735两的比值向公众出售。”从这件邮票发行通知可 以看出,当时的海关邮政已考虑到集邮者购买新邮票的需要,纪 念邮票已按套向公众出售了。

      海关试办邮政,很快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近代邮政制度逐 渐被官民们认识和接受,一些有识之士则要求清政府关闭驿站, 开办国家邮政。
1885年,在葛显礼主持下,洋务委员李圭把《香港邮政指 南》译成中文,并草拟《译邮政局寄信条规》一份,送交宁绍台 道薛福成。薛福成将《条规》呈送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又将 其转给了总税务司赫德参办。李圭译拟的条规共18项158条, 1899年大清国家邮政第一次颁布的《大清邮政章程》,即以此为 蓝本。

    1888年,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台湾率先改驿为邮,创 办地方邮政,制定《台湾省邮政章程》,设立台湾邮政总局,收 寄官民信件,发行地方邮票。1892年12月,总税务司赫德将其 拟订的开办国家邮政计划和草拟的《邮政章程》函报总理各国事 15务衙门,函中提出:“若不再奏请开办设立邮政官局,恐将另生 枝节。”赫德在此说的“另生枝节”,在当时有两个不可忽视的情 况:一是外国在华开办邮局有蔓延之势;邮票一是上海工部书信馆有 加人万国邮政联盟,获取“会员国”合法身份的企图。总理衙门 对赫德的建议举棋不定,而清廷内外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主要人物 却不断呼吁建立国家邮政。1895年,广西按察史胡燏棻在《创 办邮政以删驿递》奏折中提出:“査泰西各国,莫不由国家设立 邮政局,往来函牍,公私一体,权其分量之轻重,定给寄费之多 寡,由邮部刊刻信票印花出售。” “此法不但省驿站之费,而且岁 获盈余,为泰西各国进项之一大宗”,“独我中国未尝仿行,急宜 参考西制,从速举办,庶每岁可省驿站三百万之耗费,而收邮部 数百万之盈余。”维新派、轮船招商局总办郑观应在其《盛世危 言》论著中指出:“泰西各国于国中城乡市镇商民聚集之区,遍 设书信馆,” “凡公文书信,莫不递传,” “邮政一端,其利甚宏, 其效甚速,轻而易举,无耗费之虞,运而可通,无濡滞之虑,所 谓上下均利而无所不利者:他力主建立国家邮政。1895年5月 2曰,戊戌变法运动主要领导人康有为联合在北京会试举人1300 余人联名向光绪皇帝上书(即《公车上书》〉,提出治国之策,其 中将建立国家邮政列为富国六法之一。指出:“我朝公牍文翰, 谕旨奏折,皆由塘驿讯铺传递,而军务加紧,又有驿马遍布天 下,设官数百,养兵数万,岁费帑三百万两,而民间书札不得过 部,资费重厚,犹复远寄艰难,消息浮沉,不便甚矣!査英国有 邮政局寄带公私文书,境内之信费钱二十,马车急递,应时无 失,民咸便之,而岁入一千六百余万。我中国人四万万,书信更 多,若设邮政局以官领之,递及私书,给以凭样,与铁路相辅而 行,消息易广,而进坐收千余万之款,退可省三百万之驿,上之 利国,下之便民,此邮政宜行。”康有为在上书中提出的各项主 张,对光绪皇帝和清政府上层人物产生了深刻影响。

     1895年冬,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张之洞为建立国家邮政上 奏:“税关所设之邮递,与国家所设之邮政体制不同,故推广每 多窒碍,”应“转饬赫德妥议章程开办(邮政),推行沿江沿海各 省,兼及内地水陆各路,务令各国将所设信局全行撤去,并与各 国联会,彼此传递文函,互相联络”。其意是说,海关试办邮政, 因体制不同,推广有困难,应该大举开办国家邮政,同时要撤走 外国的在华邮局,并且加人万国邮政联盟,与各国联邮,才是惟 一的出路。 

     张之洞的奏章成为开办国家邮政的一份关键性奏章。1896 年3月20日(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根 据张之洞奏章,为开办国家邮政向光绪皇帝递交了《恭亲王奕圻 等为总理衙门遵议办理邮政并与各国联会事奏折》和《总理衙门 奏折附呈赫德所拟开办邮政章程清单》。光绪皇帝当日朱批:“依 议。钦此。”并在开办邮政章程清单上朱批:“览”字。从此, 1896年3月20日即为中国国家邮政开办日,以后每逢3月20 日多作为中国邮政节日,举办各种欢庆活动。

    清代开办邮政官局终于得到皇帝的批准。从1897年2月20 日起,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邮政官局陆续挂牌,经办业务。 为了促进国家邮政的发展,清政府逐步采取了如下措施:
1.颁布邮政业务规章制度。颁布《邮票章程》、《挂号 邮件章程》,1899年颁布《大清邮政章程》、《大清邮政民局 章程》,1909年颁布《快信章程》,1907年颁布《邮政代办 章程》。
2.1906年设邮传部3 1911年从海关手中接管邮政领导权。

3.在全国各地增设邮政局,积极推广邮政代办所,至 1901年全国邮政局所已增至6250处。

4.扩充邮政业务,接连开办了快信、保险信函、包裹、邮政汇兑等业务。
5.提高邮运速度,利用自行车、汽车、火车、邮艇、 轮船等运载工具传送邮件。

6.同法国、日本、德国、俄国等国家建立双边联邮协 定,扩大国外通邮地区,为我国加人万国邮政联盟做准备。

7.关闭在华外国人开设的商埠书信馆。

8.抑制各地商办民信局的发展。

9通过外交途径,提出撤销外国在华邮局,维护中国 邮政主权。

10.为维护邮政信誉,1906年刑部向清皇太后、皇帝上 奏《严定伪造邮票、冒用旧票并沉匿邮件治罪专章摺》。其 中提出必须严加惩处伪造邮票及信片者,按窃盗论罪,流放三千里。

     中国近代邮政的创建过程,也是中国人睁开眼看世界,学习 西方先进管理制度的过程。从洪仁讦《资政新篇》中的理想,到 张之洞、李鸿章等人的呼吁筹划,可以说又走过了艰难的历程。 中国从古老的邮驿制迈向近代邮政的开端时刻,英国人赫德无疑 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
赫德在中国海关任职四十多年,独揽海关与邮政大权,插手 外交事务,1911年在英国逝世^被淸政府追赠为太子少保衔。




 

邮票收藏



标签:
更多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