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中国陶瓷—汝窑瓷器(T)
市场售价:¥9

邮票信息

阅读
  • 名称:中国陶瓷—汝窑瓷器(T)
  • 志编号:2002-6
  • 设计者:王虎鸣
  • 发行日期:2002-3-30
  • 版别:胶版
  • 齿孔度数:12
  • 整版枚数:19枚
  • 详细介绍:

    【图案面值】
    (4-1)T 北宋•尊 60分 1360万枚
    (4-2)T 北宋•三足洗 80分 1390万枚
    (4-3)T 北宋•碗 80分 1390万枚
    (4-4)T 北宋•盘 2.80元 1390万枚

    邮票介绍:
    汝窑是中国宋代五大著名瓷窑之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因宝丰在宋代属于汝州而得名,曾为宫廷烧制青釉瓷器。其瓷器胎骨为香灰色,一般不绘饰纹样,以釉色作为美化的重要手段,多带有较细纹片,色调青润。其青翠素雅的效果同瓷器的造型一起,构成了极为优美的风格,给人以明朗轻快之三,反映出宋代上流社会的时尚和审美趣味。因汝窑烧造时间短,其瓷器在南宋时期就很难得,流传至今的不足百件,十分珍贵。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陶与瓷是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陶器是瓷器的前身,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人类在一万年前就制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瓷器的产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它标志着中国社会由蛮荒时代进入奴隶制社会时期。
     
    据考证,最早的原始瓷器发现于商代,东汉时期已烧制出了符合瓷器标准的青瓷黑瓷,隋朝又出现了白瓷,到了唐代瓷品种已相当丰富,宋代时瓷业走向全盛时期,陶瓷产地遍及全国各地。当时的著名窑场数以百计,各个窑口相互竞争,出现了许多大名窑,生产了许多空前绝后的瓷器,自明代至今广为传说的“钧、汝、官、哥、定”五大官窑(次序说法不一),只是其中的代表,还有按瓷器釉色将印花白瓷、刻花青瓷、青白瓷、黑釉瓷、白釉釉下彩瓷、龙泉青瓷、均窑青瓷与官窑青瓷等分为八大类,称为“宋代八大瓷系”。同一时期还有北方的辽瓷,西北的西夏瓷,金代的瓷业等,足见当时中国瓷业的发达兴旺。
     
    所谓“官窑”有两个概念,一为官府经营的窑场,二为曾为宫廷生产过贡瓷的民营窑。官窑由朝廷经营或出资,派职官监督窑务,原料非常讲究,选用上等瓷土,挑选优秀匠师,采用先进工艺,特别是窑口设计科学,器物造型名家设计,出窑产品严格挑选。可以说官窑集中了宋代瓷业大成,其瓷器达到了艺术的顶峰。由于官窑瓷器除供朝廷专用外,民间禁用,挑剩下的器件均悉数被毁,因此官窑名器被传为国宝。宋代官窑按我国陶瓷专家的分类,共分为汝、哥、官、定、钧5大窑。
     
    宋汝官窑遗址在今河南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始于宋初终于元末。宋代创烧阶段,产品造型简单,不太注重装饰,具有汝青瓷的基本特点。北宋中期为发展时期,产品不仅造型多样,而且注重装饰效果,多见刻画纹样,釉色莹润,开片密布,独具特色。北宋晚期汝窑进入黄金时期,专为宫廷烧制用器,故称为“汝官窑”。烧制时间大约从宋哲宗元祐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086-1106年)仅20年。汝官瓷工艺精湛,以玛瑙末掺入釉色,使釉质细腻,光亮晶莹,瓷器温润古朴,精美细致,造型多为洗、炉、尊、碗、盘等仿古式样。汝窑的主要特征是继承了南方越窑的青瓷釉色,同时又吸取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其卵白、天青、蓝青、虾青诸色中往往带有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在装饰上,汝瓷发挥了隋唐釉下刻、划、堆、贴等传统工艺。由于汝窑做工考究,色泽独特,上品皆被皇室垄断,传世珍品不多,全世界仅存70多件,主要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和上海博物馆(8件),被视作稀世珍宝。至金代汝窑已大多停烧,一度恢复为民间日用的豆青色瓷,装饰单调,釉意欠佳。到了元代,汝瓷衰落,生产品种几乎全为简单的一般日用青釉瓷器,全部为上半釉。明代则全部停烧。汝瓷既是使用品又是陈设品,具有实用与观赏的双重价值。


    邮票收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