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收藏知识 >

集邮专著在上海问世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13-11-22 阅读
  马任全设计了一种自大龙票至近代票的简易表格,删繁就 简,颇具实用价值。后经沪上邮友们的鼓励,经过认真整理与核 定,以《国邮手册》的名义于1944年5月出版。全书以表格排 印,中英文对照,简中带详。内容分为“国邮年谱”、“国邮目 录’、“版式图解”、“中华邮界出版物”、“书目”及“邮人通讯 录’等。“国邮目录”中所有邮票均不标价,只附以空白表格, 以备使用者按照自己的需要随时记晕填写。此书为袖珍本,封皮 烫金,使用和携带都很方便。

  抗战胜利后,《国邮手册》又再版一次,在补充新发行邮票 的同时,还列人东北地方加盖票和边区邮票以及明信片。

  1947年7月,《国邮图鉴》出版。这部书名为马润叟遗著, 实际上,绝大部分为马任全所编纂。据考证,马润叟70岁开始集邮,74岁病逝。生前仅撰写大、小龙票及万寿票的清代部分, 而且也只有短短的几节。马任全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综合、翻 译及出资印刷出版。

  有关全书的内容为当时一些知名邮人所审定,如陈志川、吴 乐园负责大、小龙票,严西桥负责万寿票,王纪泽、王振家负责 红印花票,钟笑炉负责近代票,黎震寰负责华北伪组织票等等, 可谓是人才济济。全书正文共586页,图片661幅。纸张、印刷和装帧均属上 乘。马任全还利用原国粹邮学研究出版社购置的铅字及印刷器 材,聘技工在自己家中排版,个人负责校对,着实下力不小。在 此书问世前,天津集邮家黎震寰于1943年8月曾编纂出版了一 部《中国邮票图鉴全集》,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写出版的邮票 图鉴,但只是介绍了国邮正票。而《国邮图鉴》所涉及的内容和 资料要更上一层阶梯。书中对变体票几乎罗列无遗,仅变异部分 即有1200号左右。因而被集邮家和邮学家们誉为当时最充实、 最严谨的巨著。但是,也由于这部书的高档装帧,书价昂贵,超 出当时国内一般集邮者的购买能力,所以不少人对此都有非议。

  《国邮图鉴》出版不久,即在集邮界引起一番争论。《近代邮 刊》曾为此开辟了几期“专栏",供邮人们各抒己见。另外由于 该书对近代票标价偏低,也引起一些邮商不满,对此书大肆攻 击。马任全对邮商的攻击一直不予理踩,而对于邮人们确属学术 上的不同观点和书中的纰漏则很为重视。如书中首次将万寿曰本 版和上海版改称万寿初版、再版,被人质疑后的追根溯源,以及 看到黄维对《国邮图鉴》的中肯批评,而挽请钟笑炉赴医院求教 等等,' 都说明了马任全本人从善如流的治学精神。

  集邮界对《国邮图鉴》虽是褒贬不一,但以客观公论,在 40年代由个人独资出版这样一部集邮学术研究专著,印刷又如 此精美,实不容易。事实证明,在以后40多年里,《国邮图鉴》海外邮路,亦渐趋畅通。一些曾与海外交往的集邮家和邮商,都 争相以航空信与国外邮商联系,向他们征求国邮早期票。由于战 争刚刚结束,人心还未安定,有时回信也不是很快,而且寄来的 大路货偏多,难以满足一些髙级集邮家对高档票的要求。像天津 的波兰籍邮商瑞尔,战前本为司各脱邮票公司在华代 理人之一,胜利后,也很快与公司恢复了联系,但只能换回一些 普通邮品。上海的一些经营邮票出口的犹太邮商也开始活跃,大 量购存新发行的“抗战胜利”纪念邮票和加盖“国币”普通邮 票,组织出口。由于他们邮识有限,也只能换回外国票或中国票 中的大路货。

  在此期间,能够购回一些国邮珍品的,当推郭植芳与周祖彭 两个人。后来,吴乐园亦购回一些珍邮。




集邮


标签:
更多
    邮票收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