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邮票收藏 >

邮票上的春节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18-02-10 阅读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中的“腊祭”。传说那时冬尽春来,人们便要杀猪宰羊,祭祀祖先和上天,祈求 来年风调雨顺,免祸除灾。祭祀时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羽作饰,又唱又跳,热闹非凡。到了夏朝,这种习俗便开始流传下来。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古时也称春节为元旦或元日。“元”,是指 “开始”“第一”;“旦”是个象形字,上面的“日”是太阳,下面的“一”代 表地平线,意思是指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南朝梁人萧子云曾写过“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的诗句,宋代王安石也写过《元日》的诗,诗中吟颂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展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些都是吟咏春节的诗句。


  在我国的历史上,春节的具体日期并不一致。在汉代,人们把二 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定为春节;到了南北朝,人们又将整个春季定为 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的决议,正式规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根据广大地区的习惯,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按照现行的汉族习俗,春节并非专指正月初一这一天,而是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春节邮票

  我国人民在过春节时有许许多多饶有兴趣的风俗和习惯。中国地大物博,虽说千里不同习,百年不同俗,但全国各地过春节时,除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外,习俗大致上相同春节的习俗丰富多样,千百 年来逐渐形成了习惯除了祭灶、扫宅外,还有贴春联、换门神、剪窗花、挂年画、吃年夜饭、守岁迎年、燃放爆竹、拜天地、祭祖先、迎喜神、 给压岁钱、拜年、迎财神以及众多娱乐嬉戏活动。


  贴春联、换门神是民间过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春联亦名“门对”、“春贴”,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多用大红纸书写,当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千家万户,到处是鲜红的春联,一派喜庆的气氛。挂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个习俗。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增添了欢乐。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每逢春节来临,人们总 喜欢在门楣上、箱柜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还把“福”字倒贴,这是讨“福到了”的吉利话,贴福字可以追溯到宋代。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大年夜,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难以用语言表达。我国民间还有在除夕守岁的习俗,守岁,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新旧更替的除夕,还有燃放爆竹的习惯,这是辞旧迎 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大年初一的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然后互拜新年,街头巷尾张灯结彩,乡间还有扭秧歌、唱花鼓,舞狮子、耍龙灯的表演,人们欢 天喜地,共庆新春,,到处充满舂万象回春,欢乐融融的气氛。


  国家邮政局在2000年1月29日发行《春节》特种邮票一套,共3枚,同时发行小型张一枚。这是民间传统节日系列邮票的第一套。


  第一枚《迎新春》。邮票画面上一个巧媳妇和一个姑娘正在为新春的到来做准备。她们一个在剪窗花,一个在贴窗花。火红的窗花和鲜艳的新衣都融在喜气洋洋的暖色中。迎新春是人们凝聚了一年的祈盼,人们为了过好年,都在欢天喜地的气氛中奔忙着:贴春联、换门神、剪窗花、挂年画……新春到来之际,千家万户,到处是鲜红的春联的窗花,寄托了人们辞旧迎新和对来年幸福的祈盼。


  第二枚《除旧岁》,邮票画面以燃花灯和放花炮的儿童为主体,他们正在欢天喜地的闹元宵。春节后的正月十五,这是新春的第一 个月圆之夜。天上明月高照、地下灯火辉煌,花灯焰火交相辉映,正所谓“火树银花百尺高”、“春灯处处斗繁华”。天真烂漫的儿童,热热闹闹的佳节使春节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第三枚《闹社火》。闹社火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也是春节的高潮。社火是集体的游艺活动,如狮舞、龙灯等。邮票画面以舞龙及跳扇舞、打手鼓来表现春节闹社火的热闹、喜庆,使人感到春节 是普天同庆的节日,它渗透和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春节邮票

  小型张《合家欢乐》。邮票以全家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表现了最能反映人们情感的除夕大团圆的场景。你看,老少三代喜气洋洋,围坐在一起共度除夕之夜。老奶奶给孙子换上新衣,小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老爷爷也是喜上眉梢,全家一派祥和的气氛。春节是大团圆的节口,就是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归心似箭地赶回家来。为了表达吉 祥的含义,邮票设计者还在小型张四周加上了剪纸图案,表达了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富贵平安的含意。


邮票收藏


标签:
更多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