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生肖邮票 >

邮票的邮驿系统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24-03-17 阅读
  中闻第-套邮票一大龙邮票发行―1878年,它的出 现,预示着中国通倍领域行将发生重大的变举。

  大龙邮票诞生的19世纪中叶,中闻还没有全阔忡的近 代邮政系统,各种服务对象、运营方式、收费方式和标 准不的通信机构并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结构以及 前丁业化时代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决定了当时通信组织 新旧杂陈、中西并存的复杂状况。

  在19世纪中国备种通信机构中,能够四通八达、覆盖 全国的网络只苻古老的邮驿系统。中国內代的邮驿,既是传递朝廷公文、保持政令畅通的机构,同时也迎来送往,为官方人 员交通食宿和官物运送提供服务。这种兼有邮递、交通、运输多 重功能的组织,是人们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克服空间距离障碍的 创造。在中国历史上持续演进两千多年的邮驿系统,是中华民族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之一。

  邮驿起源于早期国家军事征伐和日常行政管理的需求,它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家控制下的有组织的通信和交 通活动。从现有资料看,中国邮驿的产生与西北边境御敌有着直 接的关系。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与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之间的 对抗和融合,在中国历史的黎明时期即已出现,并在以后的几千 年中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有文字记载的通 信活动,始见于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据专家考证,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不少西北边境守将差遣“鼓” 向京师报警的记载。到了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1 年)早期国家有组织的通信活动巳具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公儿前770年一前221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 以及诸侯、列国间征战和交往的需要,邮传机构已经相当普遍地 建立起来。先秦文献中对此有较为丰富的记述,并涉及到其组织 结构和传递方式等诸多方面。据《孟子,公孙丑》中引用,孔子曾经说:“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用邮传的速度来比喻德 政因受人欢迎而能广为流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人们对邮 传已经相当熟悉。从此,“置邮传命”作为一个专门用语,被后人 用来描述邮驿的性质和主要功能,频繁地出现在历代文献中。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 王朝。这种体制尽管在以后的历朝历代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 其基本结构在中国一直延续到1911年。对于一个疆域广大的封 建王朝来说,要维持这样一种体制的正常运行,不建立较为畅通 的交通和信息传递网络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秦代以及继秦而兴 的汉代(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4年;东汉,25—220年)统 治者十分重视道路的修建和邮驿的设置。秦汉时期是中国国内 外水陆交通路线的开创期,也是中国古代邮驿的奠基期。近几十 年出土的秦代简牍中留存了不少关于邮驿的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对公文的传递方式和路线、公文的分类和封发,以及公文的传 递时限等,已经有了相当具体的规定。经过两汉400多年的经 营,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和通信网终于建成。在这个 网络中,朝廷有太尉府法曹兼管邮驿,地方郡县(东汉为州、郡、 县)则由其长官直接管理负责通信的邮亭和驿置,以及负责过往 官员住宿车马的传舍。邮驿法令已初步建立,传车、驿骑和步递 有不同的任务,其行进速度也有不同的规定,维持邮驿的费用和 人力已从制度上得到保证。汉代对匈奴的长期征战极大地刺激 了邮驿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敦煌、张掖一带出土的几 万枚汉简,生动地记录了汉代西北邮驿的各种细节,展示了这条 邮驿路线的发达和精密程度。

  全国性的统一邮驿在隋唐以后进入了成熟期。经过三国魏晋南北朝三个多世纪的开发,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南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牖域的开拓和人口的繁衍,不仅为邮驿的进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也呼唤着更普遍更有效率的通信组织。纸张的使用在当时已经普及,它使中央及各级官僚机构的公文数量激增,也使更多、更便捷地传递这些公文成为可能。如果说秦汉以前邮传的军事功能相当突出,那么隋唐以后,邮驿服务于大一统国家内部行政管理的作用则日渐明显。

  这一时期邮驿建设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首推元代邮驿。13世纪崛起于漠北草原的蒙古骑士,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建立起跨欧亚大陆的空前规模的帝国。蒙古汗国的站赤制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264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任汗位不久,即着手在南方行省拓展邮驿。元代邮驿的宏伟规模和组织完善,在当时世界上独步一时,给来到东方旅行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若以实际作用而论,北宋始设的步行递铺系统似乎对后世 影响更大。由于长期与辽、金、西夏等西北游牧民族处于对峙状 态,北宋马匹严重匮乏,故其邮驿系统中大量采用步递。北宋独 特的以建制内的兵卒替代百姓为递夫的铺兵制度,则为这种方 式的创办和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步递并不始于宋代,但组织广 泛的人力资源投人邮驿,建立大规模、高效率的步递通信网络,则是北宋的创造。据推算,北宋共有递铺6000余个,以县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每隔10里至25里设置一处,各铺铺兵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余人。步递的速度似乎并不比马递慢多少,为军亊目的而设的“急脚递”,每昼夜可赶路400里。据宋人 ,元代“祥州沈括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0068—1077站印”铜印。(内蒙古年)设“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里,不呼伦贝尔盟出土。

  以昼夜鸣铃走递,前铺闻铃,预备人出铺就道交受”,这种效率 和速度足相当惊人的。由于步递对道路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 所以更有利于邮驿网的延伸。宋代以后的历朝都有急递铺组 织,就连拥有驿马44000多匹、驿狗3000只、水驿420处、备驿 船5920艘、站赤盛极一时的元代,也有与驿站并行专门传送官 方文书的急递铺系统,而且其发达程度超过了宋朝。据马可丨波 罗记载:在各个驿站之间,每隔约五公里的地方,就有小村落, 大约有四十户人家。这里住着步行信差,也同样替皇帝陛 下服役。他们身缠腰带,并系上数个小铃,以便当他们还在 很远的地方时,听见铃响,人们就知道驿卒将来了。因为他 们只跑约五公里,也就是说,从一个步行信差站到另一个, 响铃声报知了他们的到来,因此使另一站的信差有所准 备,人一到站,便接过他的邮包,立即出发。

  在隋唐以及宋元明三朝,传驿已经合一,邮驿正式兼有通信、官员迎送和小件货物运输的职能,其制度已由律令的形式加以确认。隋唐和宋元明邮驿的管理机构、网络分布、驿站设置等有明显的承继关系,下文将要叙述的19世纪中叶清朝邮驿所具有的各种要素,在此时已经基本具备。








邮票收藏



标签:
更多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