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生肖邮票 >

沦陷区邮政的邮票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24-04-13 阅读
  一、邮权斗争与关内外通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 北,建立了伪满傀儡政权。1932年7月23日,国民政府交通部 宣布停办东北邮政,邮政职工向关内实行总撤退。
伪满原定于1932年8月1日发行邮票,但日本帝国主义提 前于1932年7月26日发行了以辽阳白塔和溥仪像为图案的,种普通邮票。至1934年11月,伪满先后发行三版普通邮票。除 每版种类和颜色略有调整外,图案基本相同。

  邮票上印有“满洲国邮政”或“满洲帝国邮政”字样,中国政 府不承认“满洲国”,中华邮政自然也不予承认伪满邮政,邮票成 为当时停办邮政和恢复通邮谈判中的主要议題。

  1934年9月,为恢复关内外通邮,中日双方在北平进行了 谈判,同年12月14日签订了《通邮协定》,议定1935年1月10 日关内外正式实行通邮,但不得使用票面上带有“满洲国”或“满 洲帝国”字样的伪满普通邮票,改用专为关内外通邮而发行的无 伪“满洲国”字样的通邮邮票。

  1935年1月1日,伪满邮政发行第一版通邮邮票,共4种, 票面虽无“满洲国”文字,但邮票图案为伪满洲国徽和白山黑水, 加波浪形水印;同年3月1日,又发行第二版通邮邮票3种,图 案与第一版相同,水印改成篆体“满洲帝国邮政”字样;1936年1 月1日和1937年4月1日先后发行第三版、第四版通邮邮票共 7种,第四版的种类、颜色略有变化。

  1936年12月和1944年6月10日,又发行第四、五版普通 邮票,第四版图案以伪满国务院办公楼、马车、沈阳北陵和热河行宫为邮票图案,第五版除马车、热河行宫图案外,增加了白山 黑水图。

  伪满邮政从1933年3月1日起至1945年5月止,先后19 次发行所谓纪念邮票,共54种,邮票内容主要为宣传皇权统治、 日满亲善、勤劳奉仕等。伪满邮政除发行普通邮票、通邮邮票和 纪念邮票外,还发行过5次特种邮票(贺年、宣传邮票)和2次航 空邮票,这些邮票已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二、中华邮政在沦陷区坚持了六年
  卢沟桥事变后不到两年,中国半壁江山被日军侵占。蒙疆、 华北、华中等地区相继成立了伪邮政,针对现状,交通部采取了 维持的方针,并密令各地邮局,“尽一切可能维持通邮,不能中 断。非至当地机关及民众确已迁移,不得撤退。撤退时亦应于可 能范围内在邻近安全地点暂避,并相机回局恢复业务,以便民 众。”

  同时,中华邮政还有意安排了外籍邮务长管理沦陷区邮 务。1938年12月,中华邮政在香港设置了“广州邮局分信处”; 1939年2月,又在上海设立邮政总局驻沪办事处,办事处主任 由上海邮政管理局局长,沪、苏、浙、皖联区总视察乍配林兼 任,该办事处下设总务、业务、财务三个科。沦陷区虽然相继成立 了伪邮政组织,但对于沦陷区的邮票供应,一开始仍由中华邮政负责。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邮政则采取逐步干涉与控制办法。张 家口、包头一带的邮政事务,由日本关东军接管后,成立了伪“察 南邮政”,1938年4月16日又改称“蒙疆邮电总局”,并发行了 3 套邮票,完全脱离了中华邮政,与伪满邮政同样实行一元化管 理。

  1938年8月,日军在华北成立伪邮政总局(1942年7月改 为伪“华北邮政总局”),主揽全权的副局长由日本递信省调来的 递信事务官充任,并向北平邮政管理局派遣调査员进行邮务监 视。1940年前后,日本向北平、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邮政管 理局先后派进日本人为当地邮政管理局副局长。

  中华邮政采取应对策略:一是无视其机构;二是如发行邮票 将邮局撤退;三是通知邮联各国否认伪邮票;四是不与伪邮政交 换邮件。

  日本对华中、华南的邮政事务则采取了逐步控制办法,1939 年2月,中华邮政驻沪办事处成立后,日方就派日本人金指谨一 郎任业务科长,后任上海邮政管理局局长帮办、副邮务长等职。 由于华中邮政当时亏损,汪伪政权不想补貼,所以一直没有接 管。1943年3月,中华邮政总局与上海断绝邮政经济联系,日伪 才正式接收上海邮政。同年6月,乍配林被免去主任职务,伪政 权任命李浩驹为办事处主任,副主任由日本人高木正道担任。从 此,日本帝国主义全部控制了华北、华中、华南等各沦陷区邮 政。

  三、日本帝国主义偎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抗战初期,华北沦陷区邮政仍沿用中华邮政发行的邮票。 1940年下半年以来,津沪间汇率发生差额,即津币1元等于沪 币2元。经商者见有利可图,便在上海购买邮票,再带到华北各 地卖出,获利不菲。这样,伪华北邮局售票数量锐减,不得不规 定,所交寄邮件资费在2角以上的用户,必须向当地邮局购买邮 票貼用。不久,伪组织委托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印刷局,将各版 库存邮票加盖黑色“华北”、“河南”、“山东”、“山西”、“苏北”、“蒙 疆”等字样,分发以上各区使用。所加印字体有大有小,以1941 年7月为准,之前发行的为小字,之后发行的为大字。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华北伪政权惟恐邮票供应中断, 早在1941年6月,便令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印刷局,印制普通邮 票。新印普通邮票(即伪仿版孙中山像邮票分、2分、4分、8 分、1角、2角、3角、4角、5角、1元〈2种〉、2元〈2种〉、5元、10 元〈2种〉、20元〈2种〉共18种。

  华北六区发行加盖地区名称邮票时,沦陷区邮票与中华邮 政邮资完全相同。1942年春,汪伪华中邮政邮资提价一倍,而伪 华北没有提价,为装扮“统一”,后者将邮票原面值加盖改值一 半,表示伪华北邮票与伪华中邮票有相同效用。1942年9月1 日,华中伪组织的邮政改订邮资,本埠投递原平信8分改为1角 6分,外省互寄平信、平快由1角6分改为3角2分,挂号与回执 由2角6分改为5角2分,挂快由4角改为8角,而华北沦陷区仍照旧。伪组织为了两地区“统一”,特加盖华北“半值邮票”伪 华北邮政除普票外,还发行了加盖“新加坡陷落”、伪“满洲国建 国十年”、“友邦交还租界’’、“参战一周年”等带有侵略性字眼的 “纪念邮票”。

  伪蒙疆邮政从1941年7月起,除了有加印“蒙疆”字样的邮 票外,也加印了“半值邮票”,还让“日本政府内阁印刷局”印制了 伪“蒙古政府成立五周年”、“大东亚战争二周年”等带有侵略性 字眼的“纪念邮票”。

  华中沦陷区即汪伪政权所用邮票,最初也使用“中华邮政” 邮票。1943年7月,南京伪国民政府接管了邮政总局驻沪办事 处,盗用中华邮政名义发行邮票。其邮票上加印“暂售X X”字样 出售,由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印制。其具体数量如下:“暂售五 元”票50万枚,“暂售六元”票91万7750枚,“暂售七元五角”票 100万枚,“暂售十元”票34万3620枚,“暂售十五元”票149万 3800枚,“暂售廿元”票700万枚,“暂售三十元”票43万4600 枚,“暂售五十元”票523万3000枚,“暂售一百元”票399万 1000枚,“暂售二百元”票880万5000枚,“暂售五百元”票34万 4000枚,“暂售一千元”票160万1150枚,“暂售二千元”票177 万7700枚,“暂售五千元”票7万零800枚。还加印了“暂售伍拾 圆”票1200万枚,“暂售壹百圆”票50万枚,“暂售壹千圆”票19 万零500枚。

  华中汪伪政权除发行普通邮票外,还发行过“收回租界”、“还都四周年”等带有侵略性字眼的“纪念邮票”。

  1945年7月1日起,伪邮政总局驻沪办事处将下列低值邮 票,予以加宇改值。
  香港版烈士像1分票,改印200元;香港版孙中山像3分 票,大部分改印400元,小部分改印200元;香港版孙中山像2 角5分、3角、5角票,改印100元;香港版孙中山像5元票,改印 2000元;香港版孙中山像20元票,改印10000元;纽约版孙中 山像1分票,改印500元;纽约版孙中山像2分、1角7分、2角5 分、3角票,改印1000元,5元票改印2000元;伦敦版孙中山像 2角、2角5分票改印1000元。

  1945年6月,汪伪邮政还发行广一组加盖防空邮票。1945 年6月26 0,邮政总局将库存香港版无水印航空邮票4种,加 盖“防空”字样和改值,限当年7月15日前印就备售。此项加字 改值工作,仍由中华书局永宁厂承印。其中包括:1角5分票改 为“暂售壹佰伍拾元”,加盖100万枚,用淡红色;2角5分栗改 为“暂售贰伯伍拾元”,加盖100万枚,用绿色;6角改为“暂售陆 佰元”,加盖50万枚,用橙黄色;1元系改为“暂售壹仟元”,加盖 50万枚,用紫色。

  华南沦陷区邮票是伪广东邮政管理局印制的邮票。日军占 领华南后,强行使用日本军票。邮局发售邮票也要按军票计算, 每军用票1元买邮票2元。但广州附近各地仍用国币,邮票出售 时仍按国币票面出售。当时南京伪国民政府已发行“中储券即 伪中央储备银行兑换券的简称,而日本军用票每1元折合国币 5.55元。投机者則到广州附近地区购买邮票,到广州出售获利, 使广州邮局颇受损失。因此,在1942年6月,广州邮局突然将广州各街道邮筒一律封锁,对存有邮票者,一律禁用,在当地交寄 邮件必须到邮局当面购买邮票粘贴。到6月12日,广州邮局又 加盖“粤区特用”字样邮票售卖。以后所加印的“粤省贴用’’票,由 上海供应处加印,专门在广州出售使用。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伪政权垮台, 所有伪政权邮票全部停用。抗战时期的中华邮政邮票,是在物资紧缺、交通不畅的战争 条件下印制和发行的,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其主要特点是:邮政总局颠沛流离、邮票印制地点变来变去,印刷厂家 众多,版别、版式复杂。
战争造成交通阻隔、物质缺乏,导致印制邮票纸张的纸 质不一,颜色难以区分,有的雷同、有的近似,甚至同一种类、同 一面值的邮票,在颜色、齿孔上又各有不同。

  抗战时期,邮票供应基本没有中断。同时,在一定程度 上,还能遵照万国邮联相关规则,实属不易。北平沦陷后,不久即 在香港印制邮票;香港沦陷后,又很快在内地把邮票印刷基地筹 办起来。

  勿通过招标方法印制邮票,引人竞争机制,改变了邮票印 制体制,从此打破了垄断局面,降低印价,这也是中国邮票史上 实行市场经济的一种尝试。
日本侵略中国,形成多种政治格局,因此也是中国行用 的邮票种类最为复杂的时期:其中包括中华邮政邮票、中华邮政 为沦陷区发行的邮票以及伪政权所发行的邮票。这一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为满足 军民通信需要也发行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解放区邮票。







邮票收藏



标签:
更多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