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生肖邮票 >

耕耘在方寸的邮票世界中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24-05-01 阅读
    收藏中国邮票的人都知道,新中国邮票中最珍贵者,当属小型张邮票《梅兰芳舞台艺术》。人们赞赏它画面构思有多美, 经济价值有多髙,却很少有人知道或议论这枚小型张邮票的设计者 吴建坤。

   吴建坤,1935年生于陕西省大 荔县,1955年9月毕业于西安美术 学院前身^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同年分配邮电部邮票处设计室 工作。从此,他在邮票王国辛勤耕耘了37年,先后独自和参与设计 了 40多套邮票、大量的封、片、简、 折及其他邮品,其中不乏精湛和成功之作,为广大集邮爱好者珍爱和收藏。

   吴建坤现任中国邮票总公司邮票编辑部副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除经常忙于制订邮票创作计划和征稿之外,还广 泛收集各种题材的邮票设计资料和素材,进行邮票艺术创 作。他进行邮票艺术创作的路子很宽,在自已的艺术生涯中, 永不停顿地探索着运用装饰画、国画和摄影三种形式进行邮 票的设计和创作。他是学美术的,装饰画、国画是其特长,但 他觉得摄影艺术比绘画更真实、更便捷,所以身边总是带着 照相机,随时随地都在拍照,收集创作素材。由于他在摄影艺 术与邮票艺术结合上卓有成效,被吸收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 员。

   我请他谈谈运用装饰画、国画和摄影三种创作手法所设 计的最得意的几套邮票。他笑了笑说最得意的还谈不上, 每件作品都有其成功之处,也都有美中不足。艺术是无止境 的,尽善尽美的作品是没有的,那仅仅是一种追求。”就以用装饰画法设计的《全国农民展览馆》邮票来说,大 凡设计展览馆、博物馆一类邮票,一般多以展馆建筑的外景 为主图。为了突破这个老框框,他经过多次构思,最后确定要- 形象地突出农展馆的“农”味,采取将粮食、畜牧、水产、气象 等内容的主图拉近、加重,把展馆外景的图案推远、虚拟的手 法,并用雕刻和胶版印成,达到了别具风格、不落俗套的效 果。接着,他回忆起另一套用装饰画法完成的《中国残疾人》 附捐邮票的设计经过:那是1984年在全国残疾人大会上,原 邮电部长朱学范满怀对残疾人的关怀之情,倡议为残疾人发 行一套附捐邮票。要反映残疾人,首先要了解残疾人。由于正 常人在生活、思想、感情上与残疾人有一定距离,而残疾人在 生理上、心理上也同正常人存在很大障碍,这就给采访、收集 资料造成很大困难,增加了邮票设计的难度。他接受设计任 务后就开始了对“无声王国”、“黑暗世界”的探索,深人聋哑 学校,访问盲人生活,参观福利工厂、假肢工厂,积累了大量 的创作素材。从3月至10月,几易画稿,终于完成了用第一人称表达我国残疾人风貌的4幅邮票画稿,第1幅《盲文》,以盲人双手找出盲文“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一周 年”;第2幅《哑语》,用一组哑语表达“热爱祖国”的心思;第 3幅《假肢》,以残疾人用假肢锻炼提石锁的图案,反映“身残 志不残”的意志;第4幅《轮椅》,画一高位截瘫者坐在滚动前 进的轮椅上,象征残疾人向往光明的前程。整个画面色彩浓 烈,并饰以闪光的金色,看后毫无伤残者的凄惨感,给人一种 热烈、奔放、暖烘烘的感觉。通过这套邮票的设计,我们这位 艺术家加深了对残疾人的认识和悄感,很多残疾人成了他的 好朋友。邮票发行后,共为残疾人捐助60万元人民币,他感 到十分欣慰。

 《新安江水电站》、《革命摇篮井冈山》等邮票,是吴建坤用国画创作邮票的代表作。这些国画邮品功底颇深,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急于想知道《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的情况,而他却 几次避开,不愿多谈。后来他向我说:“这枚小型张能得到集 邮者的垂爱,并不是因为设计高超,主要因为梅兰芳艺术精 湛,声誉远震。但在整体构图上、色彩上也费了一番思索,比 如天蓝的底色,缀以戏剧服装常见的团花图案,与主图对比 强烈,烘托出京剧传统的民族风格。说到这里,他还 纠正了集邮界的一种讹传:有人说当年小型张没印完版就坏 了,造成印量少、物以稀为贵的局面。其实并非版坏了,当时 考虑到面值髙,群众购买力低,印量只有2万枚。“文革”中破 “四旧”又销毁一部分,散在民间的就愈显得少了。30年来, 其身价之髙,已不是面值的百倍,而是千倍、几千倍了。

   我们把吴建坤设计的邮票,一套一套地侃个没完。当谈 到《秦始皇陵兵马俑》邮票的设计经过时,这位艺术家把思绪 拉回到1982年夏天,回忆起当时来临潼兵马俑博物馆收集 创作素材的情景。他围著兵马俑坑转了一天、两天、三 天,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思忖,逐渐在脑子里构成有特写、有 近景、有中景,也有全景的四幅腹稿。为了表现2000年前彩绘兵马俑的色彩,他三天来一直盯着那个戴红帽子的陶俑,并决定把它做为特写镜头搬上邮票。腹稿一定,他才下坑拍照,两个小时,一口气拍了 4个胶卷,又连夜冲洗成反转片,前后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这套邮票主图的设计工作。

   1986年,吴建坤和另一位女邮票艺术家任宇风尘仆仆地来到敦煌收集资料,准备设计《敦煌壁画》系列邮票。敦煌,是“世界艺术家的圣地”。敦煌的莫高窟,人称“东方的艺术宝库”,这里保留着从十六国至元代1000多年、10个朝代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像2000余身。在这个长长的画廊,有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风物、亭台建筑、花卉动物既有佛国神秘的风光画,也有人间真实的生产生活图;不仅有中国民族风格,还吸收了古代印度、希腊、伊朗的民族艺术。真是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特色的艺术的汇聚。面对我们祖先遗留的这座“满壁风动,天云飘忽”的神秘 画廊,展望改革年代重新开放的“丝绸之路”,如何把莫高窟 这一艺术宝库,浓缩在方寸邮票之上,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为了深人了解敦煌,艺术家走进敦煌研究院,走访了院 长、敦煌学专家段文杰和许多敦煌学研究人员。在敦煌研究 院的安排下,他们走遍了所有的洞窟,观赏了全部的壁画,又 翻阅了大量的敦煌壁画图片、资料和研究成果。他们请段文 杰等专家参加,几经修改,一起制定了《敦煌壁画》系列邮票 的设计方案。

   这套系列邮票共分六组,每组都是4枚。第一组已于 1987年5月发行,分别为北凉的“供养菩萨”,北魏的“鹿王本 生”、“天宫伎乐”、“飞天”等,同时还发行了一枚小型张“萨捶 饲虎”。“萨捶饲虎”小型张主图取自第254窟南壁中部的一 幅故事画,讲的是某国王的三个儿子进山游玩,路遇一只即 将饿死的母虎,领着数只待哺的幼虎,因觅食无着,母虎将食 虎子以维持生命。国王最小的儿子萨捶见状不忍,遂投崖下, 以身饲虎。国王、王后闻悉,抱尸恸哭,特筑塔以作纪念。这幅 壁画,把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巧妙地穿插安排在同一个画面 上,布局紧凑,情节完整,气势悲壮。加之小型张设色恰当,两 侧又饰以敦煌风格的图案花纹,形成一枚精致的艺术品。

   《敦煌壁画》邮票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也已分别于 1988年、1990年、1992年发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四组的 小型张《唐观咅菩萨》,选用的是第57窟面壁上“阿弥陀佛 说法图”的局部。吴建坤介绍说,说法图上本来有很多菩萨, 只有这个菩萨形象最美,最完整。经过和段文杰院长研究,他 也同意用这个菩萨作小型张的主图。

   我告诉吴建坤,集邮者非常喜欢这位“女菩萨”。虽然小型张面值只有5元,但公开发行不到半月,市场上已售价20 元以上,且很抢手。他回答说人们喜爱唐代的艺术壁画,是 合乎情理的。莫高窟的南北朝壁画吸取印度等外来东西较 多,唐代以后的壁画汉民族风格逐渐形成。你看那体态、那线 条、服饰,胖乎乎的,是个典型的唐代美菩萨。再者,唐以前壁 画上的菩萨面部,因颜料关系,多变为黑色,而这个菩萨容颜 秀丽,仍保持肉色。在总体设计上,小型张外围底色用了敦煌 艺术的流行色,饰以唐代风格的花边,外加印刷质量高,都给 这枚小型张增色不少。”,“我们准备在1992年底或者1993年初,完成《敦煌壁画》第五组的设计稿,第六组还有一枚小 型张,也争取设计好、印好。”

   在吴建坤创作设计的40多套邮票中,有不少在国内外 获奖。例如,《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1980年被评为我国“30年来最佳邮票”,前者还被评为我国“最佳体育邮票”。《化学纤维》邮票以连环画的连票形式,把复杂的生产流程绘于方寸画面之上,是全国科普美展中唯一获奖的邮票。意大利集邮杂志,从1981年世界各国发行的上万枚邮票中,评选出41枚“金邮票”,吴建坤创作设计的《第二次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会议》邮票,就名列其中。采访就要结束了,笔者告诉吴先生:“因为你是我国邮票设计家中唯一的陕西乡党,陕西的集邮爱好者对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想通过你多了解-些有关邮票印制和发行上的最新信息。”吴建坤深情地说:“感谢陕西集邮者对我的鼓励和鞭策。1993年的邮票发行计划,我们已初步制定,并公布了,也许还会有临时的调整。1992年计划中的古塔邮票就是因故调整到以后再出,其中有一枚是西安的大雁塔,这套票总还是要出的。陕西有很多题材都可做邮票选题的内容,如西安的钟楼、鼓楼,民间艺术的剪纸、皮影,秦腔戏曲等等。希望家乡的广大美术工作者,多参与邮票艺术的创作和竞争,通过邮票宣传陕西,扩大陕西的影响。”


邮票收藏



标签:
更多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19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