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收藏知识 >

老纪特邮票:方寸间的时代匠心与收藏核心知识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25-09-14 阅读
老纪特邮票,是老一辈邮票设计家在简陋的技术条件与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倾注心血创作的方寸艺术珍品 —— 其工艺水准与艺术价值,即便置于今日,仍足以让后辈为之叹服。
中国邮票生产曾历经一段艰难起步的岁月:半个多世纪前,既无正规的邮票工厂、雄厚的经济支撑,也缺乏精良的技术设备,甚至印刷邮票的纸张都只能选用粗糙的毛草纸。即便如此,老一辈设计工作者凭借兢兢业业的匠心,为集邮爱好者留下了无数经典佳作,如梅兰芳、金鱼、菊花、蝴蝶、黄山、牡丹等系列邮票,至今仍是收藏界追捧的珍品。
老纪特邮票收藏核心知识
一、老纪特邮票的品种数量
老纪特邮票分为 “纪” 字头纪念邮票与 “特” 字头特种邮票,二者品种数量计算方式不同,具体如下:

(一)“特” 字头邮票:品类清晰,易于统计
“特” 字头邮票志号范围为特 1 至特 75,基础品类共 75 套,结合特殊版本后,具体数量计算如下:
再版票:特 1《国徽》、特 2《土地改革》、特 4《广播体操》3 套邮票发行过再版票,新增 3 个品种;
无齿票:特 54《儿童》、特 59《熊猫》、特 60《金丝猴》3 套邮票发行过无齿票,新增 3 个品种;
小型张:特 61《牡丹》发行过小型张,新增 1 个品种。
综上,“特” 字头邮票总品种数为:75(基础套数)+3(再版票)+3(无齿票)+1(小型张)=82 个。

(二)“纪” 字头邮票:版本复杂,需分层核算
“纪” 字头邮票志号范围为纪 1 至纪 124,基础品类共 124 套,因涉及再版、地方贴用、无齿、小型张等多个特殊版本,计算方式更繁琐:
再版票:纪 1 至纪 13 共 13 套邮票发行过再版票,新增 13 个品种;
东北贴用票:纪 1 至纪 8 共 8 套邮票额外发行过 “东北贴用” 版本(仅流通于东北地区),新增 8×2=16 个品种(每套含原版与东北贴用版);
无齿票:纪 94《梅兰芳舞台艺术》发行过无齿票,新增 1 个品种;
小型张:纪 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 47《人民英雄纪念碑》、纪 50《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纪 86《第 26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纪 94《梅兰芳舞台艺术》、纪 10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6 套邮票发行过小型张,新增 6 个品种。
综上,“纪” 字头邮票总品种数为:124(基础套数)+13(再版票)+16(东北贴用票)+1(无齿票)+6(小型张)=160 个。

二、老纪特邮票背胶:收藏价值的关键标识
背胶是老纪特邮票的重要特征,不仅影响邮票保存状态,更是判断其价值的核心依据之一。根据生产年代与工艺差异,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 早期精糊胶(薄胶)
代表作:特 38《金鱼》、特 44《菊花》、纪 94《梅兰芳舞台艺术》、特 46《唐三彩》、纪 73《全国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俗称 “蒙古”)等。
特点:作为早期主流背胶,质地较薄,最大缺陷是难保存—— 易发黄变质,若多枚叠放,极易与下方邮票或集邮册粘连;
价值判断:若能完整保存至今,且背胶润亮、胶色均匀一致,价值会显著提升。例如同是全品的梅兰芳邮票,胶品完美者市价可达 22000 元左右,普通全品仅 12000 元左右。
老纪特邮票收藏核心知识
2. 中期厚胶
代表作:特 67《石油工业》、特 68《新安江水电站》、纪 10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特 61《牡丹》、特 73《革命摇篮 — 井冈山》等。
特点:胶层厚实,视觉上能呈现润亮光泽,是藏家偏好的背胶类型;但邮票取出集邮册后易自然卷曲,且易沾染指纹,长期卷曲还可能导致胶层开裂;此外,这类背胶难以伪造 “二胶”(二次刷胶), authenticity(真实性)更有保障。
老纪特邮票收藏核心知识
3. 后期化学胶
代表作:纪 123《刘英俊》、特 74《中国人民解放军》、纪 116《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运动会》(简称 “二运”)等。
特点:1965 年起开始使用,一直延续至文革时期;最大优势是易保存、不易发黄,但胶层透明度高,有时需借助光线才能辨别是否存在;因粘性较弱,采用这种背胶的 “背贴票” 较少(不易与集邮册固定)。
老纪特邮票收藏核心知识
4. 背贴:特殊时代的保存方式
老纪特邮票中的 “背贴”,指邮票背面贴过(或仍保留)胶水纸 —— 在没有护邮袋的年代,为固定邮票(一端贴邮票背胶,一端贴坐标纸),方便参加邮展或长期规范保存,藏家常采用这种方式。因此,“背贴” 并非品相缺陷,反而是老邮票常见的历史痕迹,收藏时无需过度排斥。

三、老纪特邮票中的 “天生无胶” 品种
在纪 1 - 纪 124(共 124 套)与特 1 - 特 75(共 75 套)老纪特邮票中,有 72 套 “纪” 字头、43 套 “特” 字头邮票出厂时即无背胶,行业内称之为 “天生无胶”,其形成与北京邮票厂的成立时间密切相关:北京邮票厂成立前发行的老纪特均为无胶;即便工厂成立后,仍有部分邮票延续无胶工艺。

(一)“纪” 字头邮票:52 套有胶,72 套无胶
第一套有胶 “纪” 票:1959 年 9 月 28 日发行的纪 6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一组)》;
后续无胶 “纪” 票:纪 67 之后,仍发行过纪 6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二组)》、纪 7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四组)》、纪 7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五组)》、纪 7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六组)》、纪 73《全国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大会》、纪 98《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6 套无胶邮票;
无胶总量:(纪 67 之前无胶套数)66 套 +(纪 67 之后无胶套数)6 套 = 72 套;
有胶总量:124 套 - 72 套 = 52 套。

(二)“特” 字头邮票:32 套有胶,43 套无胶
第一套有胶 “特” 票:1960 年 6 月 1 日发行的特 38《金鱼》;
后续无胶 “特” 票:特 38 之后,仍发行过特 49《中国民间舞蹈(第二组)》、特 53《中国民间舞蹈(第三组)》、特 54《儿童》、特 55《中国民间舞蹈(第四组)》、特 56《蝴蝶》、特 58《民间玩具》6 套无胶邮票;
无胶总量:(特 38 之前无胶套数)37 套 +(特 38 之后无胶套数)6 套 = 43 套;
有胶总量:75 套 - 43 套 = 32 套。
老纪特邮票收藏核心知识
四、老纪特邮票的 “原版” 与 “再版”:唯一一次再版发行
新中国邮票史上,仅老纪特邮票存在 “原版” 与 “再版” 之分,这一特殊情况源于一次专项再版发行:
中国集邮公司筹建期间,发现邮电部门库存的 1949 年 10 月至 1952 年 7 月发行的多数纪念、特种邮票数量已极少,难以满足国内外藏家需求。为此,邮电部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请示,经核准后,再版发行了部分邮票,具体包括:
“纪” 字头:纪 1 - 纪 13(共 13 套)、纪东 1 - 纪东 8(东北贴用,共 8 套);
“特” 字头:特 1、特 2、特 4(共 3 套)。
 
此次再版共涉及 24 套、121 种邮票,是迄今为止新中国邮票唯一一次再版发行,也让这部分邮票成为老纪特收藏中极具辨识度的品类。

邮票收藏


标签:
更多
    上一篇:新中国不同时期邮票存世量估算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邮票收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25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