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收藏
集邮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收藏知识 >

新中国不同时期邮票存世量估算分析

来源:收藏 发布于 2025-08-10 阅读
邮票存世量估算向来是邮票研究领域的难题。除部分记载清晰的珍邮,如“全国山河一片红”存世 1000 多枚外,对于大多数邮票,由于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人们对存世量认知的主观性差异,准确估算极为困难。此前虽有邮友按发行量 10%来估算,但此方法仅对部分品种可行,并不适用于全部中国邮票。本文将以较近期的 JT邮票为基准,对新中国几个时期的邮票存世量进行大致估算。
 
一、JT 票(1974 - 1978 年及前后相关阶段)
1. 1974 - 1978 年:仅恢复对外出口,国内集邮中止
此阶段发行的 JT 邮票主要用于邮政通信。以 1975 年 T14《新中国儿童》为例,52 分票发行量 200 万枚,前 4 枚 8 分票均为 1000 万枚。参考 1953 年邮票发行计划,当时集邮业务设计量占约四成,贴信等消耗量占约六成。1975 年信件是主要通信方式,且人口增加,邮票使用量更大。52 分票 200 万发行量,实际出口按预留发展空间的设计量满格 50 万枚计算,贴用消耗量按设计分配量约六成即 100 万枚计算,国内外总剩余量 100 万枚。而这套票筋票是发行 1000 万枚的 8 分票,说明 8 分票国内外剩余量明显少于 52 分票的 100 万枚,远少于发行量的 10%。T1、T2 体操虽发行 1000 万套,但因整套全是 8 分面值,消耗量大,成为精品 JT。所以,1972 - 1978 年发行的邮票,常用面值存世量远少于 10%,以下标注发行量的精品 JT 新票存世量全部远少于 100 万套:
新中国不同时期邮票存世量
T1 体操 1000 万套
T2 杂技 1000 万套
J7 大寨 800 万套
J8 四五计划 800 万套
T18 上大学 800 万套
J23 大旗 625 万套
T8 批林 600 万套
T9 女教师 500 万套
J2 国徽 500 万套
J5 四大 450 万套
T12 医疗 390 万套
T69 红楼梦 304.96 万套
T28 奔马 250 万套
T45 脸谱 250 万套
T7 武术 200 万套
T44 齐白石 200 万套
T43 西游记 150 万套
T53 桂林 150 万套
T50 风筝 100 万套
T54 荷花 100 万套
T56 留园 100 万套
J58 古科 100 万套
 
2. 1978 - 1980 年:国内集邮恢复过渡期
1978 年 6 月 16 日国内集邮恢复,1980 年常用面值发行量普遍增加到 1500 万枚以上。此期间大部分新邮仍用于邮政,如 1979 年 T35《金鸡》,45 分票 200 万枚,4 分与 8 分票 800 万枚,筋票是 8 分票。可粗略估算其 8 分邮票存世量远低于发行量的 200/800 = 25%。
 
3. 1980 年后:集邮大力发展期
1980 年后发行量明显增加,且筋票多为最高面值,说明常用面值的 4 分、8 分票消耗后剩余存世量明显大于高值票,此时存世量难以估算。
 
二、1992 年后编年票
1992 年后的编年票,随着集邮市场的发展和发行政策的调整,存世量逐年接近于发行量。这一时期邮票的发行量相对较大,且集邮市场的需求和供应关系使得邮票在发行后大量留存于市场,没有像早期邮票那样经历大规模的邮政消耗。
 
三、1970 - 1973 年编号票
编号票发行量在上千万到 1.4 亿之间。1972 年刚恢复出口,但依然禁止国内集邮,其 8 分票整体使用量应与 1974 - 1978 年 JT 票相仿。恰逢中日建交,较大批量编号票出口到日本,不过不同品种受日本等集邮者欢迎程度不同,出口量不同,存世量也不同,这与实际感受相符。
新中国不同时期邮票存世量
四、1967 - 1970 年文票
文革票发行量普遍在 1500 万 - 5000 万。由于停止了国内外集邮业务,仅给个别国外预定户邮寄新邮,且此期间仅发行一套普无号可供贴用通信,所以文革票在通信中的消耗量占比较大。此外,部分敏感邮票在文革期间被销毁。其存世量占比应不高于 1974 - 1978 年 JT 票。具体发行量如下:
 
文 11 - 5000 万套
文 12 - 5000 万套
文 16 - 5000 万套
文 17 - 5000 万套
文 13 - 2099.255 万套
文 9 - 1500 万套
文 10 - 1500 万套
文 5 - 1000 万套
文 6 - 1000 万套
文 8 - 1000 万套
文 15 - 1000 万套
文 19 - 1000 万套
文 3 - 800 万套
文 14 - 800 万套
文 2 - 700 万套
文 7 - 700 万套
文 1 - 300 万套
文 18 - 300 万套
文 4 - 290 万套
文 12 去安源版票
 
五、1952 年纪 14 以后的老纪特
此时第一次大力发展集邮。1965 年全国集邮业务年收入 50 万元左右,若按 8 分票计算,大约卖出 625 万枚集邮邮票,约为该年某一枚 8 分邮票的全部发行量,而该年发行了 9 套纪票,4 套特票,包括二运会大套票。此期间发行的部分老纪特,如梅兰芳、黄山等,在文革期间被销毁。这时期品种多且复杂,有的筋票是 8 分票,有的筋票是高值票,不太好统一估算,实际感受整体存世量不高于文革票。
 
六、1949 - 1952 年原版老纪特
从 1952 年的纪 14 开始,邮票发行量按计划第一次明显翻倍增加。之前 1949 - 1952 年原版老纪特按使用量保守发行,没有预留给国内外集邮者的计划数量,仅依照当时邮政使用量实际情况发行,也没有预留给未来的空间,所以原版老纪特消耗最彻底,其存世量占比应远小于 1974 - 1978 年 JT 票的 10%。具体发行量如下:
 
纪 11 - 200 万套
纪 13 - 200 万套
纪 10 - 165 万套
纪 9 - 150 万套
纪 7 - 105 万套
纪 12 - 100 万套
纪 4 - 80 万套
纪 5 - 70 万套
纪 8 - 70 万套
纪 3 - 50 万套
纪东 5 - 50 万套
纪 6 - 50 万套
纪东 8 - 50 万套
纪 2 - 40 万套
纪东 7 - 40 万套
纪 1 - 36 万套
纪东 3 - 25 万套
纪东 6 - 25 万套
纪东 4 - 20 万套
纪东 1 - 18 万套
纪东 2 - 10 万套
 
七、总结
综合以上分析,各时期邮票存世量大致关系为:原版老纪特<<纪 14 以后的老纪特≤文革票≤1972 - 1978JT<<10%<其他 JT 与编号票。这一估算结果基于不同时期的发行政策、集邮业务发展状况以及邮政使用情况等因素,为集邮爱好者和研究者了解新中国邮票存世量提供了参考依据,但由于邮票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实际存世量可能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邮票收藏


标签:
更多
    上一篇:如何鉴别生肖邮票的公母? 下一篇:没有了
    邮票收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  电话:15210093958 (微信同号)
    • 2586199133(微信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17063号-5
    • 版权所有:百分邮票收藏网 2003-2025
    • 声明:网登载内容来自报纸、网络、新闻等等,文章及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偏向,投资须谨慎。